国际物流纠纷: 供应链中断及风险管控研究
时间:2024-11-27 访问量:1188 作者:广东汉立律师事务所国际物流纠纷在供应链复杂性增加的背景下,集中于中断责任与合规风险控制,依据《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》(INCOTERMS)与《海商法》的法律要求,企业应对相关法律内容保持重点关注。
一、风险识别与责任界定
1. 合同条款存在漏洞,物流合同中未对不可抗力范围(如战争、疫情)、货损责任划分或延迟交付违约金标准进行明确说明,这为跨境诉讼的引发与处理增加风险。在合同具体条款中,这些未明确内容可能使相关责任与处理依据在跨境诉讼中不明确。
2. 承运人义务的边界依据《海商法》第46条进行具体化。货物灭失与损坏时,航行过失等免责情形在提单中如明示,承运人可避免全责,否则全责承担要求落回承运人,相关义务在提单中需进行明示且存在不完全移除的特征。
3. 数据合规性风险:跨境物流数据传输行为,若与欧盟GDPR或中国《数据安全法》存在违反现象,不仅面临高额罚金,货物扣押风险同样包含在相关事件中。
二、风险防控策略
1.合同设计:
采用FCA术语时,明确供应商交货前的质量检验责任;
增设“替代运输方案”条款,要求物流商在港口罢工时48小时内启用备用路线 ;
2. 保险配置中,特别注意“一切险”的除外条款内容,战争险、黑客攻击等都包含在除外条款中,可建议叠加供应链中断险进行投保。
3. 应急预案的建立包含RCEP成员国的应急仓库网络,区域保税仓可实现72小时内货物调拨,违约风险通过此类举措实现降低。
三、争议解决路径
优先使用《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》进行仲裁,其执行优势高效;涉及多国主体纠纷时,统一管辖权可依据《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》的规则进行援引。